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痛点,湖南的“芙蓉学校”建设或许能带来解决办法。
建设背景与目标
2017 年 11 月起,湖南启动“芙蓉学校”建设,计划 2025 年 7 月前在贫困地区建 100 所,增加学位 14.6 万多个。这是为了让贫困地区孩子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,改善当地教育条件。
目前已基本建成 70 所,43 所投入使用,实际招生近 4.8 万人,农村户籍学生占比 72.9%,贫困学生占比 30.6%。
政府高位推进
省委、省政府做到“三个纳入”。一是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重视程度可见一斑;二是纳入重点民生实事,省政府工作报告连续 3 年提目标,2020 年列入市州政府真抓实干督察激励项目;三是纳入优先保障范畴,计划总投资 80 多亿,省财政补助 24.98 亿。
这种高位推进保证了“芙蓉学校”建设的顺利进行,为项目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。
规划设计要点
规划设计上,制定统一建设标准,风格协调、标识清晰、名称统一。比如在建筑外观等方面有统一规范,让人一看就知道是“芙蓉学校”。
规模把握上,实事求是确定校舍规模等,防止豪华办学。配套建设上,动员社会资本,抓好交通、安全、环境等建设。新晃芙蓉学校周边就配套完善了交通等设施,方便学生上学。
明确建设目标
2019 年底,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意见,明确“好设计、好风格、好形象、好校长、好教师、好学生”目标。这为“芙蓉学校”的管理和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有了明确目标,就能更好地围绕这些方面去努力,让学校不仅建得好,还能发展得好,成为教育示范。
师资与教学提升
师资上,通过公开选聘选校长和教师,“国培”“省培”向其倾斜。比如选拔有经验、有能力的校长,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学水平。
教学上,纳入教育信息化试点,建“上联名校、下联村小”网络课堂。新晃芙蓉学校与长沙名校建“云课堂”,山里孩子能和名师上课。
示范学校案例
新晃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 2019 年 9 月投入使用。与长沙名校联合建“云课堂”,让山里孩子和名师互动。还与县内教学点结对,上了约 30 堂网课,辐射优质资源到农村。
这所学校为其他“芙蓉学校”提供了很好的示范,展示了如何利用信息化和结对帮扶来提升教学质量。
大家觉得“芙蓉学校”这种模式在其他地区推广难度大吗?希望大家积极评论、点赞和分享本文,让更多人了解“芙蓉学校”的经验。
总结:湖南“芙蓉学校”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工程。从建设规划到师资教学,再到示范引领,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。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、科学的规划设计以及积极的教学创新,“芙蓉学校”为贫困地区孩子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,也为其他地区解决教育均衡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。